台北熱線

02-2759-3178

台中熱線

04-2333-9622

高雄熱線

07-713-3825

研習講義

第一章 精神官能症的形成

 

壹.什麼是精神官能症

 

<何謂精神官能症?>

首先要認清我們苦惱的真相。「執著」的背後,自有其精神上的「機制」。只要能把握到這一點,就能對於「症狀」或自己本身目前的狀態有所改觀。

既不是器質性疾病,也不是精神疾病。而是根植於對人性的錯誤認知所引發的精神上的困擾。

 

貳. 精神官能症的種類

 

<日文的神經症就是精神官能症>

  1. 一般性精神官能症(焦慮症),包括:一般性焦慮症、內科健全,但有身體內科症狀者(懼病症) 。
  2. 不安精神官能症(發作型精神官能症,恐慌症) 。
  3.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,強迫觀念症,包括,社交畏懼症。

<現代精神科分類趨勢>

  1. 思考障礙症(thought disorder)

思考沒有邏輯,沒有病識感。

★例如 : 精神分裂症。

  1. 情感性障礙症(mood disorder)

   情緒障礙為主的疾病。

   例如:躁鬱症,憂鬱症。

  1. 焦慮性障礙症﹑精神官能症

   不屬於 1.類 也不屬於 2.類 ,表現特色為焦慮及恐慌。

  1. 器質性精神病

 

參.形成精神官能症的因素

 

  1. 生物性因素—體質 與神經細胞的傳導物質有關。1990~2000年科學家發現,腦神經接器 活潑度與性慾、食慾等有關。老布希總統發佈為腦科學的時代,因而有「腦內革命」的書。
  2. 心理性因素—個性

    如果性格使抗壓性夠強,即使有體質因素也不一定會發病。

  1. 社會性因素—環境

如果環境條件好,也不會因體質、個性的原因而致病。反之,壓力夠大,即使沒有體質、個性的因素,長期下來也會生病。

★ 例如 :因為離婚、喪偶、親人死亡、失戀、搬家、破產、內戰…等重大打擊,引起憂鬱時,生理上的化學物質也會變化(血清素的降低)。也就是環境因素影響生理,表示以上這些因素是互為因果的。

造成發病的原因,應該是三者合併在一起,何者大何者小並不重要。

精神科的診斷比較沒有客觀病理之所見,不像盲腸炎一看就可以由白血球變化、發炎化膿等病理變化來診斷。

★ 例如 :哈佛教授Arthur Kleinman (文榮光的老師) 在湖南長沙做研究時,發現中國醫生常用「神經衰弱症」做診斷。結果由他 對這100名再做診斷後,發現100人中有98人為憂鬱症。於是發表論文表示在中國,憂鬱症沒有被發現。長沙的醫生很不服氣。其實要看挖出多少東西,花多少時間,才可以做正確的診斷。否則就不免流於粗糙武斷。

 

肆. 形成症狀的心理機制

 

將人類身心的自然變化,視為是自己特有的現象,或者是誤以為自己是異於常人的。機制就是產生過程。

生活發見會認為精神官能症患者,是因為自己誤導、庸人自擾所帶來的不安。一旦,知道自己的套牢和誤解就可治癒了。

 

<思想的矛盾>

我們常活在「人生就應該如此如此…」的理想框框, 但是現實與理想有落差,認為落差是不應該的。而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觀是父母師長所強制輸入的,所以有錯誤的期待,落空時就會生氣、抱怨,硬把理想的框框和現實的自我合在一起。

認知行為療法,就是告之 : 這不是心臟病,死不了! 病人了解之後就不會跑急診了。其實這種思想套牢,也不能稱為病,只能說是「思想上的疙瘩」,就是「想不通」,只要想通就好了。

 

<精神交互作用>

視不安、頭暈、害怕為大敵,認為若沒有那些症狀就沒事了,而愈想抑制就反而愈發不安、恐懼。

 

專注在某地方,且回饋到你腦裡,愈來愈強烈就會成為症狀症狀反覆的發生,而影響到實際的生活。曾發生症狀的地方就會變成怕去的地方,又演變成怕坐車、怕上班、社交畏懼等等。

 

例如 :

心跳變快時,神經質的人就會以為自己是不是心律不整,或心臟病。脈搏超過一百,就馬上想是不是很快會死,就往急診室跑。自己的錯誤認知,讓自己套牢在這個觀念裡,愈專注,愈套牢,心跳就愈變愈快,緊張度上升,心跳又更快,並進入精神交互作用的惡性循環了。

森田療法的服務人口,已經擴大到精神分裂症、老人癡呆症、癌症、躁鬱症、幻想症、躁症、藥物上癮症等等。

日本別處也有成立”有建設性的生活會”,”活的有意義的會”, ”生活品質座談會”等類似團體。

 

伍. 森田療法的目標

森田療法希望大家當個改變日常生活的人,作個自信自由的人,也就是找到了快樂。

 

第二章 精神官能症的性格特徵

 

簡教授在1990年台灣開辦精神官能症門診團體心理治療,在團療中觀察到病友具有下列個性特徵:

  1. 追根究底,喜愛分析。
  2. 反應過度,敏感易受刺激。
  3. 很介意別人,怕受批評。
  4. 自卑感,自我評價很低。
  5. 完美主義,需要把握一切才可放心。
  6. 強迫性觀念,反覆想個不停。
  7. 內心缺少安全感,急性。
  8. 好高鶩遠、急功心切,競爭性強。
  9. 對壞的訊息,特別敏感。
  10. 慮病性格。
  11. 自責性強。

上述性格特徵,就表相而言,有正面,也有負面,但沒有所謂的『好』或『壞』,『對』或『錯』。

而是要在現實生活中,如何來活用這種性格,如果用的方向正確,會產生建設性的效果,有成就感。如果將它用在病情上,自我醫療,反而使自己更陷於不安。

例如:在團療中曾有一病友,他的個性喜愛分析,追根究底,發揮在投資理財方面,細心蒐集資料,整理策劃,擅長財務分析與預測,精準無比,每每出手投資,都有豐厚的報酬。如今,只要一提起往事,就流露出成就的喜悅神色。但是,卻因為太精打細算(完美主義)與追根究底的個性,阻礙人與人之間的包容性,形成不和睦的人際關係,日積月累,漸形壓力,日趨嚴重。

 

簡教授指導:

在待人處事方面,何妨圓融一些,『難得糊塗一下』(台語諺語:吃得肥肥,裝得槌槌),不必事事執著『打破砂鍋問到底』,那麼快樂、自由自在的人生,指日可待。

總而言之,『保健靠自己,醫療交給醫生,生命就交給上帝吧!』將自己的性格朝正確的方向努力,以提昇適應生活的資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