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欽光
發病
這是一艘噸位22.5公噸長度362公尺,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郵輪。清晨5點我在船上,兩眼無神,拖著蹣跚的步伐,繞著甲板一圈圈地走著,旁邊盡是一些早起要來看日出的旅客,但我卻感覺不到什麼叫旭日東昇,也體會不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機勃勃的景象。雖然腦袋空白,卻又彷彿有無數個雜亂而很不愉快的念頭,不停的在侵蝕著我。
我告訴我自己:你生病了!只是不知道到底是什麼病症? 整個郵輪旅程就在我呆滯沉默中,像個稻草人般的結束了。
下了岸,幾個了解精神官能症的朋友們,提醒我這應該就是憂鬱症的症狀,要我趕快回台北找醫生診治。
診斷與黑色症候群
當醫生確診我罹患了憂鬱症,周遭所有的親朋好友,包括我自己,都不敢相信這是個事實,得到的反應都是說:不可能吧!全世界最沒有條件得憂鬱症就是你!
沒錯,有我在的場合裡,我永遠是大家的開心果,搞笑逗趣樂觀開朗,又不愁吃穿,怎麼可能得憂鬱呢?
但是,事實上它就是發生了。所有的理論都告訴我,要走出去接觸大自然,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,要充滿快樂的思想…。不曾患過病的人,當然會覺得這些事情很簡單做到。
殊不知,在生病的時候,腳上彷佛綁了上百公斤的沙袋,它是那麼的沉重,重到使我一步也無法踏出家門。
打開音響,小提琴聲是刺耳的,鋼琴聲是吵雜的,歌聲更感覺是在熔蝕我的靈魂,在侵蝕我的筋骨。
看搞笑片,喜劇演員的每一個表情,看起來都是那麼地猙獰。閱讀時,眼睛也只像是一台掃描機器,它不會把內容傳輸到我的腦海,我只會否定我自己,我生活在焦慮不安、時刻悲觀的世界裡,這時候能夠平靜就一種奢侈,更遑論追求快樂。
藥療與自療
遵醫囑服藥是基本的要求,但我認為一定還要配合自己的努力才能打敗病魔。
首先,我想到的就是"信念",我必須告訴自己,這個病絕非不治之症, 它不會永遠纏住我。
就如同人生變化無常,如夢幻泡影、如露亦如電,憂鬱症應該也會如此消失,它會來它就會走,就好像窗外吹來的風,也好像從腳邊流過的小溪水,它們不會永遠停留在自己的身上。
當我確定“憂鬱症不是永恆的“,這個"信念"以後,我就產生了想請它遠離我的動力。
這時候,因為因為信念而產生的"動力"引領我走出家門,並且去尋回自己失去的興趣。
但第二階段的"動力",不是一定要用在從事那些別人告訴我們,諸如:誦經讀經或聽專業演講…等,刻板無趣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,是的!人生不需要那麼嚴肅,也不必只去那些不斷強調你是病人的場合,反而是要讓自己忘了生病這回事,盡量找尋不把我們貼標籤為病人的地方,才是最好的解藥。
有了信念和動力,就可進入第三階段的"療癒",可以開始有真正的行動了,大部分的人走不出去就是因為害怕擔心,比如說:想去海邊走走的念頭一起,隨之而來的就是害怕,擔心自己不會游泳。這就是負面想法的擴大解釋、自我設限。
但是我換個角度去想,我們去海邊白淨的沙灘走走,同樣也可以接觸大海,誰說一定要下去游泳潛水?
同樣的,想要打太極拳又怕自己記不住套路、發不了勁,因而阻礙了正向的行動。
其實只要自己放開來,就跟著大伙兒比劃,雖然動作看起來生澀好笑,卻也有另類的趣味效果。
還有想爬山卻怕沒腳力,那麼就去陽明山上的二子坪走走,不必勉強冒險去攀爬陡峭的山崖。
想跳舞卻不會舞步舞序,只要手會動、腳會踏,純運動、開心跳,又有誰會嚴格要求我?…
以上種種多慮的思維模式改道了,我開始有彈性而放鬆,自由自在的付諸行動。
走出暗處 揮別憂鬱症
因為我走出去了,就有很多善團體迎接著我,投入各種動態的、靜態的活動,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伙伴,我努力去除病態化、生活正常化,久而久之忘了生病這回事,自然而然就被身心健康的人同化,而恢復成原來的自己,終於我向憂鬱症揮手說拜拜了。
蔡香蘋 補註:
欽光的憂鬱症療癒歷程,有別於愛心會的其他成員,他不參加我們的團療、課程、活動…等、不把自己當病患、服用少量基本的抗焦慮劑和抗憂鬱劑。
有幾次的症狀復發,他懂得立刻回診調藥、打電話向我求助之外,他會讓自己盡快的恢復日常活動。
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尤其愛心會的助人精神是:關懷、接納、理解、尊重,我當然尊重他的選擇,他以定期的捐款代替加入愛心會的團隊,也是另一種利他和回饋。
這些年他積極參與癌友練功團體,也持續到畫室專注創作,動靜平衡的生活安排,讓他的人生充滿色彩,憂鬱黑狗也就知難而退的遠離他了。
那天我去國泰世華藝術中心參觀慈善畫家公益畫展,欽光是展出畫家之一,我細細欣賞他的畫作,內心湧現的那份喜悅和欣慰,正是我27年投入愛心會助人任務的精神收穫。
最後他想以自己的這幅畫,詮釋他的戰勝憂鬱症,他說:這幅畫叫"自我重塑",表示靠自己才能克服壓力和情緒的戕害,把自己重塑成一個強壯而健康的人。